找到相关内容43篇,用时9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南怀瑾:观心——万缘放下

    不可得,未来心不可得”。    禅秘要法之一    大家坐在那里不要挺腰,自之然然平稳而坐,此心平静,从尾闾骨,就是肛门第一块骨头上来第九、第十节之间,中医称做命门的,只要稍稍一带,...

    南怀瑾

    南怀瑾|观心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5/08/211547264.html
  • 生命的终极关怀

    作诸功德,请其自行送达寺院,以免启人疑谤。   [16]助念完,若见亡者现出瑞相,经丧家同意后,可拍照存证,启人信佛。   第十节、助念之程序   助念乃帮助亡者在呼吸停止的...

    信愿法师

    |临终 助念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6/10/2009226029.html
  • 正理经

    。  第十节 决断  1.1.41 决断是从正反两方面的考虑之后,得到确定的看法。  第一卷 第二章  第一节 关于论议的定义  1.2.1 论议是指(如下过程...,因为事物的名称所指都是一定的。  第十节 对“一切皆空”的批判  4.1.37 (有人说)一切皆非存在,因为即使存在的东西,相对于其它东西来说也是不存在(意思是,虽然牛存在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2060838381.html
  • 论地藏经是佛对在家弟子的遗教(二)

    皆与儒家诚敬之义相符。尝见在家佛弟子,每将生米生面,供养佛前;或在午后,以果品奉献;试问生米生面,如何能食?佛住世时,日中一食,午后安可以果品供佛?皆非所以示诚敬之道也。   第十节 十斋日的修法  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332940276.html
  • 佛法概要(常随佛学十大弟子)

    第九节 优波离尊者  第十节 须菩提尊者  第三章 常随佛学十大弟子  第一节 舍利弗尊者  (一)八岁走上论师宝座  舍利弗译为身子,其母身形好,身子所生,故名。又译鹙子,母眼明净,如鹙鹭眼。生于...的惊人,佩服得五体投地。  第十节 须菩提尊者  (一)须菩提一名的由来  须菩提汉译善吉,其生之日,家室皆空,父母惊异,请问相师。相师占云,此是吉相,故名。又译善业,禀性慈善,不与物争,及其出家,...

    明旸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132942921.html
  • 吐蕃苯教与中印佛教戏剧文化关系考

    以习诗、书。延请中原儒士典有疏表。”关于唐蕃文化交流历史,还可从《敦煌本吐蕃历史文书·传记》第十节记载的噶尔家族被敌剿灭,莽布支携妻郭曲逃遁投唐的一段吐蕃民歌为参照:“妻子虽越过山岭,孩子仍遣留在后,...

    黎蔷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202743392.html
  • 禅的诡论和逻辑

    pleofcontextual demonstra tiono rcontextua lreconstitu tion),此即为第十节所论。   九、“本体无承诺”的两个逻辑上的论点   &...

    成中英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05845593.html
  • 法海知津(上)──读《契理契机之人间佛教》

    形象”,说人间佛教如何修菩萨行。  第十节“向正确的目标迈进”,提醒“人间佛教”的开展可能因不当的适应或有名无实而导致如印度佛教一样地衰灭。  后三节似乎也对应于第一、六节所说的印度三期佛教而作解说。...

    释显如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80946316.html
  • 罗汉图像研究(2)

    第十节所述知贯休的罗汉画,归纳之,不外几点,一是其罗汉呈胡貌梵相:即“丰颐蹙额,深目大鼻”者是,二是形骨古怪:即“黝然若夷獠异类,见者莫不骇瞩”者属之,三是曲尽其态,变化多端,无论世传的六十罗汉与十八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61747460.html
  • 天台宗思想大纲

    第十节: 大师从学于慧思  来到大苏山的智者大师,在禅力深厚的慧思禅师面前,一眼就看出大师的不凡,告曰:「 昔日灵山同听法华,宿缘所追,今复来矣。」原来当初佛陀于灵山道场宣讲法华,听者不可胜计,此时由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80047622.html